美式七十年代風超機人-《The Big O》 文: 內山美佳
作為機械人動畫第一大家的Sunrise,雖然他拍的大作常常出問題,但一些小本經營的二線動畫卻常有好作品出現,好像《ZEGAPAIN》就是近三年其中一套沒受到注視但出來的效果卻是奇佳的作品。而這套更早的《The Big O》亦是在最初沒有受到注視但拍出相當水準的好作品。
美式七十年代風
一直以來機械人動畫在日本差不多全是日系風格,由故事到作畫都深受鐵甲萬能俠、三一萬能俠那一個年代所影響,所以故事往往脫離不了外星人侵略、巨大機械獸、秘密基地帥氣登場,還有各種神怪的科幻技術一大堆,再加上主角的機械人是來自外星科技又或者三萬年的古文明等等,這一套文化去到近兩三年還是一樣照用,像《獸裝機攻斷空我NOVA》如是,即使是《MACROSS F》也一樣擺脫不了這種日系機械人動畫的黃金公式,雖然這套公式還是有其存在意義,但過多的同類玩意多看就會悶。
不過作為實驗性質的《The Big O》卻走完全不同的風格,首先是舞台不再是日本又或者近似日本的地方,而是一個封閉的西方城市派拉甸城,而城市風格則採用六七十年式的美式風格,如果有看美式漫畫、特別是最早的《蝙蝠俠》的話,就會對這種故事舞台感到很親切。而主角羅傑的身份談判專家、住在獨立的大樓再加一個老管家,以及神秘的人型機械少女桃樂絲,還有神出鬼沒的巨大機械人Big O,這些都充滿美式英雄漫畫的風格,特別是比起很受將舞台搞到整個地球的日系超機人(明明只是保護日本但卻常誇張到說要保護地球,連太平洋都未跨過還敢說...),這類將舞台和保護的地方限制作一個城市的做法的確很美式,還要是較舊的七十年代美式動漫畫的那一套,可算是相當地特別,也因為雖然這套作品在日本的評價不高,也只是實驗性質地拍了一季番,但由於在美國得到相當不俗的人氣,所以在隔了兩年(第一季是1999年十月,第二季是2002年十月)才開拍第二季second season季,雖然在今天這種例子多不勝數,但像《The Big O》這種因為美國大受歡迎而逆回流開拍第二季的動畫卻算是很少見的例子。
舞台風的超機人
自從鋼彈出現而帶出寫實考證學的熱潮後,即使是超機人也越來越要嚴格,故事和背景設定都寫得十分精密,甚至單是背景資料就可以寫一本厚厚的專書出來,當然,好的作品是即使你完全不管這些背景資料設定云云也一樣看得明白,不會因為缺少了這些週邊補完就會看到一頭霧水甚至破口大罵,差一點的最多也只會讓觀眾對角色的設定覺得不可解,但還不致看不明白。
《The Big O》應算是差一點的那一種,由於制作群不打算寫一套寫實派作品出來,所以整個故事都充滿寫意的風格,像一開始整個城市失去記憶,主角不知何解可以駕駛巨大機械人Big O到神秘的少女機械人桃樂絲出現,而中段開始的神秘女Angel、財團的老闆和記者的衝突開始,到UNICON向城市攻擊,到最後Angel的真正身份、城市上空像攝影棚的玩意,以及最後突然整個世界像reset似的空洞化等等,這些影像如果要以實解的話是跟本無解的,制作群很刻意地將整個城市變成一個大舞台,所有角色其實就是在舞台上的演員,只是這些演員都沒有劇本在手而已,而這點在最後的老人口中說得再明白也沒有了。
由於這種寫意為主、強調舞台劇的表演效果之下,整個故事充滿大量有看沒有懂的劇情,甚至即使看到最後還是很多地方是語焉不詳、近於無解的部份,如男主角羅傑的過去,為什麼在四十年前他會和老人一起?他是老人作出來的生命?整個城市是四十年前大戰後老人的人做人技術作出來的城市?桃樂絲和Big O以至其他巨大機械人的關係?Angel為什麼會是記憶?最後她被羅傑感動時為什麼會突然變成坐在像是攝影棚的控制室之中?這一切都是無法解釋的,而制作組好像也不打算解釋似的,刻意將整個城市化成一個巨大的舞台,所以Big O可以在地底隨便出現,天頂跌下來像舞台的支架跌下來,還有各種舞台劇風誇張但解釋不能的表達手法,雖然這讓觀眾對於作品的故事世界更不可解,看到最後仍是不明白的人一大堆,像筆者即使翻資料也還有一大堆迷看不懂,可是在制作上的表達效果卻十分出色,雖然不像《少女革命》那種完全超現實的舞台表現,但比起還是不敢徹底地舞台化最後還得要解畫的少革(所以電影版就不管三七廿一地幹到底了,最後還來個新世界GPX!),在這裡制作組深知玩到那麼盡已經解釋不能,反正本來就不打算拍一套有完整世界觀詳細設定的作品,所以就不如玩到底,既然解釋不能就全部都不去解,將之當成一套以『記憶』為主題的意識流舞台劇,以各種表達手法來突出『人因記憶而活,但非依賴記憶而生,比起恐懼失去的記憶片段,還不如把握可以掌握的現在。』的主題,而以機械人類型來拍的舞台劇。
如果觀眾能夠理解和接受這種手法的話,這作品其實是拍得不錯的,反正本來就是充滿實驗動畫的味道,又不是大宣傳的二三線低成本作品,要玩就玩得大膽一些吧,你看不慣是你家的問題,總之就是依照制作組的想法盡情去搞,結果就是出來一套相當異色的機械人作品了。更有趣的是這些完全不打算讓觀眾看明白的惡搞玩意全都是在第二季出現的,也就是制作組雖然知道作品受歡迎 ,但卻沒有因而變得綁手綁腳拍一些較合理的東西出來,反而越拍越放,去到最後更來極度EVA的心靈風景戲。而出來就是另一套其實也是『類EVA』的超機人動畫-雖然不論各方面最初看來都不像。
超人打怪獸式的超機人
一直以來日系的超機人是以非科學聞名的,像明明四五十公呎但動作卻和一個兩公呎的人一樣靈活,大量超必殺技連發,更別提各種帥氣的叫聲了。不過這一套既然走美式風格而且刻意復古,所以這些玩意都一律消失,而回到《鐵甲人》年代那種機械人戰鬥,像充滿機械式古風的駕駛艙,機械人也沒有什麼帥氣的必殺技,主力武器竟然只是一對鐵拳加撞擊器!打鬥也沒有快如閃電加一堆特效,而真的是拳拳到肉的拳頭交,比較好的是光線和飛彈陣,但也只是這些了,而敵人也沒有什麼超機人必殺技,特別是最強的『Big家三兄弟』(笑)會飛已經算很厲害,一號機和三號機都是不會飛的,而且也是打拳頭交,這種回到六七十年代的機械人特攝片風格的戰鬥在廿一世紀初再現也的確充滿古風。
另外由於美式風格所以不論角色的對白和笑料都很美國電影味,像桃樂絲那種妙問妙答,羅傑的刻意優雅但又常露出急性子的個性,達斯頓的粗中有細,Angel的邦女郎風,配合擺到明是以電影《大都會》作為背景設定(連電影也以小說的形式在故事出現哩!)的科幻片實在是配得很妙,將制作組的個人風格表現出來。不過雖然到處都看到《大都會》的影子但卻沒有走像之後改編手塚漫畫的《大都會》那樣探討人和機械人的關係,亦不像最初那一套有大量政治語言,而是玩自已的東西也算厲害了。
別有一番趣味的作品
雖然是二線作品但由於需要有很多心理戲描寫,所以挑聲優也很用心,像宮本充、玄田哲章、篠原惠美、大塚芳忠都是實力派高手,而女主角的桃樂絲雖然沒有心理戲,但她既要保持機械人的無感情但又要像一般人那樣說台詞,其難度是極之高的,當然找來的矢島晶子以她的功力絕對不用擔心,她除了前半在地底失控時故意露出感情之外,其他時間都能以全無感情的聲音但卻以自然的語氣說台詞,像這種少少差錯就變成沒神沒氣又或者失去了無感情的效果的演技,能夠像她這樣廿六話亦不失手也真的沒幾個可以了。
當然,這套作品不是一套一線大作,故事中那種只求寫意而無視合理性(連打馬虎眼都不是了)又或者劇情補完的做法也不是很多人受得了的,但在一片日系機械人動畫之中這種個人風格強烈得要命的異色系作品卻是值得一看的,既機機戰Z讓這套作品加入的話,也就找個機會看看這套風格獨特的機械人動畫吧。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