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那一天的心結﹣《末聞花名》 文:傑特

  雖然動畫主要是青少年觀眾,但日本很流行的青春片在動畫反而是少數派,《我們不知道那天看到的花的名字》不但是少有的青春偶像類動畫,而且還要是原創的作品,所以未開播前就已經受到很大的注視。

「虎與龍」班底的新作
  說到近數年最成功的青春愛情系動畫,《虎與龍》是絕對榜上有名的,其細密的感情描寫,出色的文場處理,以及角色之間的三角關係衝突都成功地打動了觀眾的心,甚至出現觀眾們為了角色的愛惡和感情而吵個不停、一如看電視劇的師奶觀眾們為某個演員的死而呼天嗆地一樣。
  而《我們不知道那天看到的花的名字》(簡稱《未聞花名》)之所以能以一套原創動畫就未出先轟動,正正是因為制作班底正正就是08年《虎與龍》的人馬!監督的長井龍雪由《蜂蜜與四葉草2》首次當監督開始就一直被認為是近年最穩定、表現最亮眼的新世代動畫人,而岡田麿里雖然要她寫劇情向劇本會教人吐血,但在寫以角色的感情衝突、人際關係那種微妙變化的故事卻極之出色。二人同樣是近數年冒起最快的動畫家,再加上之前的亮麗表現,難怪單聽制作名單就已經教人期待。

「胃痛系」動畫
  相比起近年很流行、大灑狗血不哭不要錢的動畫。《末聞花名》雖然也是走悲情向,但風格卻是一種憂鬱苦悶的感覺,每一話總有一兩個位是看得觀眾很難受,一種想哭出來但又哭不出、想叫又不知從何叫起的壓抑感。套網路上的觀眾形容就是「胃痛系」,一種每看完一話都會因為神經負擔極大而有種胃通痛的感覺的作品,尤其在每話的最後一刻下一個伏筆讓觀眾胃痛痛足一週的技藝更是高超。這可算是編劇岡田麿里的一大特色,她很擅長寫一種像低氣壓中的苦悶感的劇情,如果連改編的她也能寫,那原創劇本的這套自然更不在話下,結果直到最後一話的後半觀眾才和主角們一起哭出來,一下子以眼淚將那種痛苦衝掉,帶來「雨過天晴」的明快感和安祥感。
  從這點來看《未聞花名》真的是走青春偶像風的路線﹣本來青少年的感情就是那種想說又說不出的痛苦,每個人都各有說不出的原因,你愛他們但卻愛另一個,偏偏另一個卻一早死了,結果讓整個多角關係完全停擺,每個人都受著苦但就是無法站出來打破悶局,直到某件事才重新將那停止的混沌解開回復光明。
  所以打從第一話播出開始這套作品就很有日本青春劇、找一些年輕偶像來拍的那種劇的感覺。雖然對動畫迷來說這類題材真的有點土,但因為動畫很少會有拍這種找真人演更有效果的劇種,所以拍出來反而有種新鮮感。

少年的感情葛藤
  故事以六個小孩子組成的小團體「超和平busters」在某個夏天所發生的一件悲劇開始:少女本間芽衣子(䁥稱荀乾)因意外掉河而死,從那天開始她的五個朋友就在荀乾的死亡陰影中成長,每個人都忘不了那一天所發生的事,忘不了對荀乾的感情和內疚,而因為這種陰影讓五人漸行漸遠。直到高一的夏天荀乾的幽靈竟然出現在「超和平busters」的頭頭宿海仁太面前,而且還要是成長的形態!不過這個荀乾卻只有仁太才看得見,一方面當時因為拒絕登校而成了窩裡蹲的仁太懷疑自己蹲太久而出現幻覺,另一方面也想為什麼荀乾在自己面前出現。為了解開這個謎仁太開始找回其餘四個人,讓這個停止了的時間再一次流動....
  一整套十一話的故事就是以這六人之間的感情衝突、糾纏的葛藤下發展。五個人經歷完荀乾死亡的那個夏天之後都背負著陰影:仁太一直後悔那天被逼問是否喜歡荀乾時說謊;安城鳴子則後悔當年想出試探仁太的感情的小把戲而導致的悲劇;松雪集不但失去了暗戀的荀乾,更永遠失去了真正超越仁太的機會;鶴見知利子看著越來越扭曲的松雪但因自己不擅長達,始終只能默默地看著他;最後的久川鐵道則看著荀乾掉河但什麼也做不了,因此背負著陰影。五人經歷過那一天後不但背負著傷害,而且同樣有著不能說的原因,結果在這個心結扎得越來越深的同時,關係也越來越疏遠。而荀乾出現在仁太面前讓仁太不得不直接面對當年的黑暗,並開始一步一步地,以「讓荀乾成佛」為目標地將「超和平busters」,讓眾人那停留在數天前的夏天的時間重新流動。

年輕人的多角關係
  這可算是本作的重點部份,也是被說成是青春偶像劇的理由,因為一般少年甚至少女漫畫很少會有這種糾纏不清的多角關係:荀乾喜歡仁太但不知道仁太的心意,而仁太喜歡荀乾但鳴子喜歡仁太。至於松雪喜歡荀乾的同時對一直以來都比自己優秀的仁太有一種競爭心,至於知利子則一方面喜歡松雪但又有強烈的自悲感,甚至連久川其實也暗戀荀乾,但因為自己在眾人中是最弱小的,所以跟本連上前加入這場多角關係的勇氣也沒有。
  而五人自從發生了那件事後,他們的關係越來越差,仁太在失去了荀乾和母親(荀乾死後不久她也病死了)之後個性越來越內向,失去了小孩時那種光彩,最後在高中時因為考不到松雪的高中而休學。鳴子則為了改變自己而和班中的辣妹同學一起打扮,但骨子裡還是那個沒主見、愛哭的少女。松雪拼命地唸書希望超越仁太的同時,對荀乾的思慕也越來越變態,甚至還收藏了一件荀乾的長裙來嗅。而知利子既不敢向松雪告白但也不能離開,雖然不像鳴子般妒忌荀乾但反而羡慕和松雪同病相憐而心靈相通的鳴子,至於久川則乾脆國中畢業後就到東南亞流浪來逃避。
  雖然事情隨著仁太為了讓荀乾成佛而讓五人從新動起來,但每個人都有著不能告人的心結,而這個心結在放煙花的時候到達高峰:他們表面的理由是為了荀乾,但內裡都有各自的打算,像仁太和荀乾生活了一段日子後,開始捨不得荀乾成佛了;鳴子希望荀乾早早成佛讓她再有追求仁太的機會,松雪因為見不到荀乾(五人中只有仁太見到荀乾,荀乾只能以在自己的日記上寫字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打著「我見不到荀乾,你也休想和荀乾一起」;知利子也在痛苦不管怎樣松雪就是感受不到自己的感受;甚至久川也不敢說當天見死不救的心結。而這些結要到最後在上上玩躲貓貓時才一次過爆發開來,五人抑壓著的感情在那一晚全部爆發,解開了糾纏多年的死結,而隨著荀乾向他們道別後,五人在數年前停止的時間再一次流動,重新面對身邊的人和自己的感情,結束這個讓六人痛苦不已的惡夢。
  雖然故事沒有什麼大道理,賣的也只是少年人多角關係,但正因為這種少年人不成熟的戀愛和感情處理,才讓故事更加動人,這也是年輕人青春的特權,他們可以去愛、可以去犯錯,並不斷痛苦痛苦再痛苦,這就是青春。也是這作品的主題:重新面對自己的感情,然後再重新上路。甚至單是五人,如荀乾的母親自從荀乾死後就一直恨仁太:為什麼我的女兒死了,而你們卻健康地活著?而這在煙花之後也得到解脫,重新面對現實世界,面對丈夫和兒子。

全力演出
  這套作品差不多所有高潮位都是文場,所以對聲優的感情演出的考驗很大,其中又以鳴子的戶松遙最辛苦,她差不多每一集都要哭一次。雖然她是以笨拙的傲嬌演技聞名,但像這種感情壓不住而大爆發的哭叫真的是極品,每一次都能打動觀眾的心。至於仁太的入野自由雖然聲線和同期的另一套動畫《電波女與青春男》差不多,但卻明顯地表現出仁太那種雖然軟弱但卻敢於面對自己內心的堅強。松雪的櫻井孝宏在技藝上當然不用擔心,那種瘋狂的扭曲個性表現得入木三分,甚至連並不以技藝見稱的知利子的早見沙織也有極佳的演出,反而是久川的近藤孝行卻沒有什麼發揮機會,有些可惜。
  能夠有這種被筆者戲稱為「附身級」的演出,一個好的劇本很重要,岡田麿里雖然描寫劇情導向的劇本常出大問題,但她在角色的感情描寫,細節上都很有一套,像「援交疑惑」仁太勇救鳴子的一幕後,當仁太不小心撞進在基地更衣的鳴子而被轟出來時,說肯定鳴子還是處女的一幕就會心微笑。而最後一話在大高潮前仁太還吐槽鳴子的走妝,這些表現角色個性和心理的小插曲可算是岡田麿里的拿手好戲。至於長井龍雪本來就是拍文場的專家,在他努力地壓制岡田往更『師奶』劇那邊暴走的同時,將劇本的演出控制在不會過於狗血也不會不夠激情,而每一話最後總是能制造懸念吸引觀眾追下去,到最後以一場雖然有點作狀,但卻能一口氣將所有激情爆發出來、然後以淚水洗清那份痛苦。這種處理技藝也真的不負長井龍雪之名了。

不經典,但絕對值得一看
  論故事的深度,或者不如之前《虎與龍》中的多角關係,處理也略嫌太過搧情和刻意,始終要在十一話內將多角關係表現出來,所以像知利子和久川的描寫略嫌不夠,主要的戲份都集中在鳴子身上,讓她這個本來只是第二女主角反而更像第一女主角。連續多話的胃痛感也不是每個受得了,也少了一份再三回味的感覺,說白點就是有些膚淺,少了些深度。
  但本來這套作品的定位就是青春偶像劇路線,劇情深度倒不是很重要,只要能感動到觀眾,做成話題就已經足夠了。本來這套作品就不以拍一套名留青史又或者必需言之有物的野心作品,而是很單純地拍一套偶像劇,而結果也成了一套極高質素的偶像劇作品,這就已經很足夠了。
  俊男美女,青春愛情,狗血激情,再加一點點的幽默和浪漫以及一點點人性的自私,真的將同類劇情必需的都包進去了,還有什麼好挑的?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龍珠:大魔》—重整解構與融匯貫通的新一章 文:衛威溫

《屍鬼》的扭曲人性的恐怖 文:傑特

現代化Remake﹣《宇宙戰艦大和號2199》 文: 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