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與人 《特命戰隊 GO-BUSTERS》 文:傑特
近年東映的特攝部不斷有優秀的作品出現,像近數年的騎士不算《Wizard》,由《W》到《Fourze》三部都有相當的水準,《非公認戰隊》太論外先不管,《海賊戰隊 豪快者》更成了近年最佳的名作之一。而作為接著名作登場的《特命戰隊 GO-BUSTERS》究竟如何才能突破傳統呢?
“傳承”與“創新”的第36部
之前筆者在談海賊戰隊的時候說過,《海賊戰隊 豪快者》的主題是“傳承”,豪快者他們以非地球人的身份,承繼了之前三十四位前輩的精神,背負起保衛人類的責任,再將這份精神帶到下一個世代,這份精神構成了長達三十五年東映戰隊的光輝傳統。可能,論制作質素上戰隊是不能和美國的荷里活英雄大片相比較,但戰隊有一樣卻是美國英雄電影所不能比的,就是在長達三十五年的歲月中一代傳一代,把愛與勇氣帶給小孩子,建構出巨大的保衛地球的精神力量。
不過去到第36隊麻煩就來了,首先是海賊的成功已是不能否認,但因為這個門檻實在太高,作為排在他們之後的戰隊就會受到很大的壓力,其次是海賊差不多把能玩的戰隊花樣都玩遍了,如果接下來還是王道的戰隊模式那絕對會被前者比下去,所以第36部不但要創新,而且更要和海賊完全不同,這樣才不會被人拿來作比較,可以用獨立的角度去看這一套作品。
由於有了這樣的前設,所以東映找來剛寫完《假面騎士OOO》、之前也寫過侍戰隊的小林靖子來負責新一輯的劇本,相信東映給了小林很大的自由度,讓她寫出一套與別不同的新戰隊風格,甚至可能對小林說「你不需要考慮其他問題,只管寫你想寫的東西就是了」。
結果,小林靖子真的完全不管小朋友的接受能力、也不管玩具商的態度,寫出一套與別不同的作品,《特命戰隊 GO-BUSTERS》。
寫實風的戰隊
作為東映的招牌特攝,雖然和騎士只是前後集的分別,但戰隊主打的觀眾主要是小學生,所以不論是設定還是劇情的限制都要比騎士多,近年除了《特搜戰隊》和《侍戰隊》還比較敢放手寫一些較年長的內容外,其他都的只拍給孩子看,因此對一些年長觀眾來說就有點太幼稚了。而這次小林就完全推翻這種「反正給孩子看,隨便打混也沒關係」的想法,寫一套即使青少年觀眾看也會覺得滿意的作品。
當然,戰隊打巨大邪惡組織這一點是不能變的,但敵人不再是每次打爆自動變大再用巨大機械人打一次,而是怪人出現巨大機械人就會傳送到現實世界,主角們要在傳送時間之內打倒怪人,不然就會變成兩條戰線,巨大機械人和巨大機械人打,戰隊和怪人打的局面。因此每一次戰隊都是與時間競賽。其次怪人幹部也不再是每話出來搞無意義的作戰,而是每一個行動的有其目的,而且一次比一次厲害,讓主角們越來越難應付。而戰隊也不再是一個司令一個秘書,而是有整支後勤部隊在背後支援(別奇怪!即使特搜戰隊已經偏向寫實,但全基地加起來只有八個人,而且全都是戰鬥人員!比起來侍戰隊好歹還有些黑子,但海賊卻是六人就是全部成員了),戰鬥不再是主角耍帥,而是要前線和後勤的合作支援,同心協力下才能成功,相比起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的前輩,特命則是反傳統地強調合作,強調戰術運用,可謂耳目一新。
至於巨大機械人本來作為賣玩具每一話必有是應該,而且越多越好,但特命相對而言卻是偏少,而且不但不是每一話都有全機合體的畫面,甚至很多時是個別機械人作戰。當然這樣做玩具商不會太高興,但在寫實的取態上卻可信得多,如果每一次戰鬥最後都是合體巨大機械人,還不如一開始就合體出動算了,但分體的話一來如果其他隊員趕不及(如未能及時打倒怪人)還能戰鬥,而且可以因應不同的情況作出多樣化的戰術運用,甚至最後一話主角給大首領致命一擊竟然還是Red的機械人而不是巨大機械人!這種改變或者沒以前那種豪快帥氣,但卻比較合理。至於變身後沒有特別的自我介紹,而只是簡單的自報名字就上前戰鬥,不再使用變身兼用咭而由演員穿著戰隊服上戰場,這些過往在騎士很理所當然的事,但在戰隊卻是第一次出現,這也成了特別與別不同的地方: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寫實風格,以洗脫之前的孩子氣公式。
數據化的生命
近年小林靖子很愛在特攝作品中寫一些哲學性的題目,而這次亦不例外地在特命的劇情中探討一個命題,而這次的命題是「數據」。
小林在電王所探討的主題是「記憶」,如果說記憶是主觀的,不準准的話,那「數據」就是客觀的,絕對准確的。而且當數據的份量夠巨大的時候,甚至可以創造一個獨立的存在體,劇中的兩敵幹部Enter和ESC其實就是十三年前研究所慘劇的眾人的數據中抽取出來的片段組成的人格,雖然他們是由其他人的人格片段所組成,但因為數量夠多,所以拼出來的就不像任何一個特指的個體,而是有其獨立的特色。
前半故事主要是彌賽亞指使Enter收集現實世界的巨大能源讓它能夠由亞空間前往現實世界支配地球,主角的任務除了阻止彌賽亞的野心之外,另一個目標就是在亞空間拯救十三年前彌賽亞復活而被困的主角家人。但最後發現原來包括主角家人的整所研究所的人都已經變成數據,不可能再復活,為了阻止彌賽亞進入現實世界,只好忍痛把彌賽亞的主電腦破壞﹣也同時把研究所的人的數據破壞。
雖然彌賽亞被破壞,但事先以備份方式復活的Enter卻不解為什麼完美的彌賽亞竟然不敵不完美的人類﹣理論上數據越多資料越充足就越完美,而人類顯然是不完美的,那為何人類竟然可以打敗彌賽亞?於是Enter不斷收集人類以至現實世界的數據,本來最初只是為了找出失敗的原因,但去到後來卻變成Enter的一種執著,就是要成為人類!到最後Enter的戰敗不是他數據不足夠不夠完美,而是他太完美反而變得不再像人類,一如最後弘所指出:人是不完美,但因為不完美所以才是人類。數據以至泛指一切的數位物品可以在數字上無限地追求完美,但一如藝術不見得就是完美那樣,當一切都是完美的時候就是假,就不再真實。一如後半Enter在替Esc復活時修改她的資料讓她成為完全順從他的小女人,雖然這樣Esc就不會和他作對,但這時他反而覺得若有所失﹣以前的Esc雖然不完美,但已和Enter建立起一種惡友般的感情,修改之後Esc不再是Esc,眼前的只不過是一個擁有同樣外表的另一個人﹣或者說是「人的存在」。
小林靖子籍特命想表達在這個數位世界,當無止境地追求完美的數據的同時,其實反而是失去了人性。或者在電王所談的「記憶」是主觀的,不完美的,甚至會有個人的情感所影響,但正正因為有這些誤差才具有人性,一但完全客觀性地記錄下來,那將不再具有人性,而只是沒有生命的東西。
成為人類
另一個在特命想表達的主題是「成為人類」,而代表除了Enter、Esc外就是特命金的陣雅人。
Enter和Esc最初只是彌賽亞作出來為它收集能源的人偶,但隨著和主角們戰鬥,他但漸漸發展出自己的想法,Enter更由在一個不講理的大老闆的小經理身份,到後半奪權成為老闆,甚至強逼Esc聽從自己的命令。而在這個轉變之間Enter亦越來越像一個人,由最初那種徹底地追求效率的機械到後來越來越人性,尤其當發現修改過的Esc不再是他認識的Esc之後反而變得失落。而Esc由最初只是想當彌賽亞“爸爸”的好女兒,到後來變成戀父情結,這都是二人由最初只是一堆數據的組成而演變出屬於自己的個性的證明,也就是越來越像人類。
而陣雅人作為十三年前慘劇唯一能回到現實世界的成人組,但代價是身體一部份數據還殘留在彌賽亞的資料庫內,想真正復活就只能從Enter手上奪取,但到最後知道Enter把彌賽亞的備份放在主角弘身上時,發現唯一能不殺死弘而破壞備份的方法是利用自己的殘留數據去把弘體內的備份扯出來破壞,而代價是陣自己的殘留數據也會煙消雲散!這對本來還留有一絲希望的陣而言是最大的打擊,但為了救弘以及更重要,打倒彌賽亞陣毫不遲疑地選擇這條路,因為過去十三年以來他和研究所的人都已經犧牲了,不能讓這種犧牲變得沒有意義,所以陣情願犧牲自己來消滅彌賽亞的備份。
這三個角色雖然都想成為真正的人類,但最終還是失敗,始終,不是真實的,不管怎樣都無法成為真實,失去的也不可能再回來,一如Esc被修改後變得不再是Esc那樣,陣也不能自己製造不存在的部份。
十三年的解脫
和過往的戰隊有點不同,以前的戰隊即使戰鬥結束後他們仍是戰隊,仍是背負著光榮,但特命不同,弘、龍次和陽子三人GO-Busters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十字架,只要彌賽亞存在一天他們就得背起這個重責,只有打倒彌賽亞他們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不然永遠擺脫不了十三年前的惡夢。所以結局描寫他們回到正常生活,就是表示他們終於不用背起這個沉重的包袱,可以當回正常人。
所以不少觀眾在看完之後都說「十三年以來,辛苦你們了!」,而不是傳統的「這一年,辛苦你們了!」,因為特命們的辛苦不是這一年,而是由十三年前就開始折磨著他們,直到這刻才得到解脫。
十三年,辛苦你們了
誠然,就娛樂性來說《特命戰隊 GO-BUSTERS》絕對不如侍戰隊又或者電王,而實而不華的風格以及過於沉重的主題也真的會嚇跑一大票觀眾。但論主題的探討,角色的描寫以至劇本的完整性而言卻超過侍戰隊,特別是最後一話的後日談更為整個故事帶來完美的句號。
個人認為,《特命戰隊 GO-BUSTERS》絕對是小林靖子最佳的作品之一,超越《OOO》不用說,甚至也超越了《侍戰隊》,和《電王》、《龍騎》並列為小林靖子的頂峰。
最後,一如很多觀眾對特命們所說,就是:「這十三年,辛苦你們了!」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