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正義與責任〜談動漫創作中的正義論 文:傑特

   比起經常要談到業界的遊戲專題,動漫畫則相對沒那麼銅臭(當然我不喜歡拿DVD的銷量就當成一套動畫的成功率是另一個原因,不過那是另一話題了)。而且可以談更多比較哲學性的題材,比較有變化。

不變的主題,正義
  不論美國還是日本,『正義』一直都是動漫創作的永恒主題,不論是打魔王的勇者還是拳拳到肉的魔法少女(魔法?),『正義』都是他們的主題,沒有正義,故事就玩下不去了。至於美國漫畫這種情況更嚴重,絕大部份的英雄都是正義使者,以他們的異能和邪惡組織戰鬥,甚至有些去到近乎不擇手段的黑暗英雄的程度。但即使是黑暗英雄也是英雄,他們還是有其獨有的正義觀。
  問題是,究竟『正義』是什麼?
  如果問小說家田中芳樹的話,他大概會以很不以為然的態度大可諷刺吧?早在《銀河英雄傳說》中就已經對所謂「正義」、「信念」大打鞭撻:『人類的歷史上,沒有所謂的『絕對的善與絕對的惡』之戰爭,有的只是主觀的善與主觀的善之間的爭鬥、正義的信念與正義的信念彼此相剋罷了。在單方面的侵略戰爭中,發動侵略的一方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義的一方,戰爭因而永無休止。只要人類相信神及正義,世界將永無寧日。』,至於最經典的是『因為信念的理由而殺人,其實比為金錢而殺人更下等。因為金錢具有萬人共通的價值,但是信念的價值則僅限於本人才有用。』。當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過於偏激,而且也太過軍事哲學式的「一切以利益為基準,只考慮利益和損失而無視個人感情的影響」的大戰略理論了。
  在這裡要談的不是這種高層次的理論,而是更個人性的,一種廣義的正義解讀。

有客觀性的正義嗎?
  沒錯,一但去到國與國之間是沒有正義的,只有力量和利益。但如果將範圍縮到個人身上的話,由於只需要為自己的良知負責,那正義就比較容易有一個大部份人都能接受的解釋。最常見的就是『保護自己想要做護的人』。
  這種正義論可算是日系動畫的主流,不論是上條當麻還是火野映司,當問到他們的正義時,都會得到這一句話,事實上這也差不多成了主流,很多動漫的主角會戰鬥其實也只是為了保護身邊的人,甚至很多入了魔道成了反派的角色,他們最初其實也只是為了保護身邊的人而不擇手段去取得力量,最終反而變成一種扭曲性的正義。一般來說這沒錯,保護身邊重要的人作為一個大部份人都能接受的正義是對的。不過這個說法有一個問題:假如將這個正義的保護罩延伸出去的話,會變成怎樣?
  「保護人的正義」是一種被動的正義,只要能夠阻止事情發生就已經足夠。但隨著保護者的力量越來越大,那就會有一種「先發制人」的想法:在加害者未行動時先打倒加害者!當去到這個階段時正義就會扭曲成為一種暴力,尤其是當力量是近乎無法制止的時候,使用者可以隨心所欲地以力量去制栽任何人,那整個行動就回變質。最典型的例子是《武裝機甲》主角早瀨得到力量之後的行動,那些行動其實就是出於「先發制人」的想法,結果引來更大的麻煩。所以在《假面騎士OOO》除了老調式地提出保護重要的人是正義的本質外,也提出「正義其實是一種欲望」的說法,欲望無分好壞,當將正義無節制地發揮的話,其實就和其他欲望無節制地一樣都會帶來可怕的後果。

正義的殘酷性
  另一點也是《假面騎士OOO》提出,就是「當一種正義不是出於保護別人的話,那種正義就會開始變質,變得越來越暴力。」。因為正義這個字眼有著一種「一切正確」的正面意思,那行使正義就會變成「我是為了正義而戰,所以一切都是容許的。」的結果論。當一但出現這種只問結果不管過程的想法後行動就會越來越暴力、越來越殘酷,也就是為什麼當正義去到國與國之間的等級時往往會變成戰爭的理由:為了正義可以不擇手段。
  但幸好近年的動漫畫似乎也減少了高談正義的說法,相比起七八十年代超機人打邪惡帝國的戲碼。不過這倒不是觀眾又或者創作人對這個字眼背後所隱藏的危險性有所了解,而只是單純「很遜!」而已。不過即使不提但主角背後的行動還是依照這套理論而運作,所以說「保護想要保護人」是現在日本動漫界的共通正義應該錯不到那裡。
  幸好日本動漫創作也很強調「溫柔」,這並不是一種老生常談又或者後宮男主角的特色,而是有其重要意義,因為溫柔的人才會想到對方感受,行動才會有節制,一但沒有這份溫柔那力量就會很容易越用越過火,最後變成失控的暴力。其實這點上只要換成「仁心」的話,就是中國文化的體現了。 

力量與責任的關係
  另一種老生常談是「力量越大,責任越大」,這種差不多成了美國英雄的共通真理了。總之你擁有異能,就得負起保護別人、對抗邪惡的責任,而力量越大,你需要負起的責任越大。可以說這絕對是美國國民的普遍正義觀,不然不會搞什麼世界警察這種玩意的。
  在日本則是相反:因為沒有力量所以無法執行正義(不管是被動性還是主動性),所以正義需要力量。但這種說法就會出現「因為有力量才可以執行正義,所以力量就是正義」的怪異公式,甚至出現「因為我贏了所以我的道理就是對的」將力量和道理掛勾的說法。在這點上《浪客劍心》京都篇最後就指出「不是我們正確而贏了,而是時代選擇了我們。」一但將力量的高低和道理或正義的真確性對等化的話,結果一定會變成力量決定一切的以暴易暴。
  而這種「勝者正義論」其實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濳伏在各類作品之中,最典型就是各類冒險系作品主角的嘴炮,他們在戰鬥前都會說一大堆道理,但結果還是得以武力來擊敗對手,但這就很容易做成一種「因為我擁有真理,所以我才能贏」、將兩種其實完全沒有關連的東西變成有因果關係。甚至即使劍心的說法也有問題,因為戰鬥的勝敗其實只和實力有關,和時代什麼的一點關係也沒有,這種說法其實也帶著一種「時代選了我們」的變種力量正義論在。

因責任而變強
  不過在這種主流的力量即正義論之中,還是有一些作品帶著不一樣的法,其中又以小林靖子的作品中最明顯地指出「不是因為要有了力量才要責起責任,而是因為有了責任所以追求力量。」,也就是剛好相反地,不是有了力量才想可以做什麼,而是因為想做什麼又或者需要做什麼,所以才需要力量。
  其中在《侍戰隊》就是這套理論理論的典型:主角本身沒有力量,但因為要背負著當家的重責,所以比別人更拼命,但當擁有力量之後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因為力量更大所以責任變得更重,而為了應付這個責任而能再變得更強。在這裡責任和正義是一個原因,力量是一種手段,由於一開始就清楚力量只不過是為了背負更沉重的東西而追求之物,而且是付出血和淚來追求的代價,所以不會出現因為得到巨大的力量而迷失。這點可算是和大部份動漫主角不同,他們的力量很多是突如其來的,所以在得到這本不應擁有的力量時才會想背起更大的責任,甚至是其他人要他背起這種責任,雖然不是說主角不願意,但卻有一種強制的被動性。但不論是《侍戰隊》還是《電王》甚至《OOO》,主角都是主角動背負著責任,但這和力量無關,或者說正因為不想後悔,所以更要變強,不是想「只要我有力量的話...」,而是「我必需要擁有力量...」的正面積極意義。
  『但這就不會因為力量而迷失嗎?』,當然不是說完全沒有,但想想為什麼暴發戶又或者年少成名的運動員會出那麼多問題?就是因為財富太容易到手,所以就會迷失。但那些花了很長時間才取得成功的人,由於他們的財富都是花了很多血汗而得到的,所以很清楚珍惜眼前的一切。同一道理,因為一開始就是有目標地變強,所以很清楚這份力量得來不易,自然不會隨便亂用,也就不容易迷失自我了。

懂得愛,才可以談正義
  其實所謂「保護別人的正義」其基本精神還是「愛」,因為愛人才會想到保護人,再而抵抗傷害人的惡人。這也是正義的最原始的解讀:保護別人,反抗對弱小者帶來傷害的行為,這就是最接近每個人的良心的、最樸實的正義。而且這種愛是不分敵我、種族。
   一個不懂得愛的人,他們談的並不是正義,而只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本位行為而已。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龍珠:大魔》—重整解構與融匯貫通的新一章 文:衛威溫

《屍鬼》的扭曲人性的恐怖 文:傑特

現代化Remake﹣《宇宙戰艦大和號2199》 文: 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