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能為世界做什麼」﹣《東之伊甸》 文:傑特
自從日本經濟泡沫爆破之後,日本人就進入長達二十年的迷茫,越來越多人逃進享樂之中,但亦有小部份人反思,究竟要如何做才能讓日本重生?問題究竟出在那裡?在《東之伊甸》中提出了其中一個答案。
神山健治原創處女作
說到Production I.G,他們和MADHOUSE可能是日本少數還敢拍一些不以賣錢為第一目標的動畫了。而神山作為這家公司的首席動畫家在拍過《攻殼機動隊》TV版五十二話再加一個特別篇,而之後的《精靈守護者》亦同樣大受好評,說神山是近十年最重要的動畫家之一相信不會有太多人異議才是。
不過作為以劇本要求嚴謹見稱,一字一句一草一木都下足工夫的神山而言,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像他恩師押井守那樣拍出原創的作品,攻殼不算原作的士郎正宗還是有押井看著,而《精靈守護者》則有原作加持,即使這兩套作品神山也是監督編劇分鏡全部包辦,但改編和原創始終差一點,也沒有太大的空間給監督去發揮自己的想法。所以在2009年神山決定開拍一套完全原創的作品,不但繼續監督系構一力挑,甚至連原作也是掛自己的名作,可以說是將自己近十年在動畫界建立的名聲以及在公司的地位都押上去,來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獨自去完成一套言之有物、也有娛樂性的好作品。
當一個曾拍獲獎無數的《攻殼機動隊》的人說要拍屬於自己的作品,而那家公司是PIG的話,那結果就是神山的第一套原創作品,《東之伊甸》。
古式的科幻作品
在定位上,《東之伊甸》算是科幻作品,但形式卻和一般人以為的、需要有一些未來科技又或者外星人的科幻作不同。在這裡的所謂「科幻」其實是一種很古風的定義,就是以一個現實不可能出現的元素去構成整個故事,好像同樣是小豬公司拍的《圖書館戰爭》很多對這套被定義為「科幻」大惑不解,因為故事既沒有神奇的科技也沒有機器人,看來好像和科幻扯不上邊。但如果有看以前的科幻小說就會知以前的科幻故事就是這樣子的!以一種奇想天開的點子作為故事,既不是神怪又不是魔法的元素去架構故事。在《圖書館戰爭》是將文化界和保守政府份子的對抗變成真槍實彈的戰鬥,但除此之外其他的卻和我們現實世界沒兩樣。如果這個故事也可以被日本最有名的科幻大賞星雲賞視為「科幻」的話,那《東之伊甸》以一個老人給主角一百億日元去改變日本的手法當然也算是科幻作品了。
整個故事的開始相當簡單:一個富可敵國的老人亞東才藏對日本的未來失望,但卻不知該如何去改變,所以便搞出一個遊戲:找來十一個人,每人給他一百億日元,要他們以自己的方法去改變日本,一但錢花光又或者被其他人贏了那就要死,就是如此簡單。
巨大的「真人秀」
聽起來好像是一個惡作劇對不對?遊戲創造者亞東才藏(代號Mr.Outside)既沒說怎樣才算是成功「拯救日本」,也沒有指出限期,給的就只有一個電話和萬能秘書Juiz,你只要一個電話Juiz就能為你做任何一件事,當然代價就是從那一百億去扣,而且你向Juiz作出的任何要求其他參賽者都會知道!說白一點就是一個巨大的遊戲,玩家不知終點在那裡,每個人都只能以自己的方法去試著改變這個國家,而每一個玩家的所有行動其他人都會知道,那怎辦?放棄巨大的理想只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建一家醫院去救貧苦大眾?將日本那些沒用的男人全部切掉Johnny(即小雞雞),再從外國引入優秀的『種』進來?又或者制造巨大恐慌來搖動日本,再利用這個機會去從建制內進行改革?還是將所有Neet集合起來建一個理想邦?甚至是想辦法收拾其他參賽者讓自己在無對手下取勝?
總之身為十一個Selecao(葡文,指「被選上的人」,一般是指巴西國家足球隊成員,而在這裡也是沿用這個意思,所以才會是十一個參賽者,各參賽者的編號和角色的個性正好符合該號碼的球員在球場上的位置),有些聯合起來,也有各自為戰,甚至完全不管使命用那筆錢來滿足自己的私慾。可以說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真人秀」,像電視節目給一筆錢參加者要他做什麼那樣,而觀眾就看著他們各以自己的方去去找出『拯救日本的方法』。
不流血,可以改變日本嗎?
在故事中I的物部想利用恐怖活動來動搖日本,再利用這個機會去從中央改革。而IX的瀧澤朗為了阻止流血而拼命,但另一方面他卻和一家以Neet(在這裡的解釋是最早的那個:沒職業、沒在學也沒在職,而不是一般人以為的窩裡蹲)組成的公司『東之伊甸』合作,建立一個以Neet為核心的新社群,而到了電影2更在一個巨大的商場建立Neet現實社區,給每人一電子貨幣讓他們開攤子。也就是,物部和瀧澤是以兩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去尋找改變日本的方法。物部是那種傳統的英雄主義,認為必需要流血,並從現建制去改變日本,而不相信眾人的力量。至於瀧澤則是完全相反,他相信改變日本是要從根本做起,改變的不是建制而是人的內心,而且相信眾人的力量遠比單一的英雄要大。
說到這裡如果各位有看押井守的作品的話,大概也明白是什麼意思了:物部所代表的,正正就是神山恩師押井守一直以來的心結。眾所週知押井守有一個很嚴重的矛盾,一方面他認為日本必需流血才可以改變,只有救世主的出現才能拯救這個國家,但另一方面卻認為即使流血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為了短時間的改變而要流大量的血是不值得的,而這種在《機動警察 電影版2》甚至是他負責故事概念(其實就是原案)的《攻殼機動隊 S.A.C. 2nd GIG》說得很白的一直是押井解不開的結。一種感情上想破壞一切重來,但理智上卻認為不應該的無力感。
而神山則在這套作品中指出:要改變日本不是去破壞政權,亦不是無可奈何地當政府所養的走狗。而是從心去改變,先從被社會最歧視的一群開始,每個人一點一滴地去努力,帶著『收別人錢的感恩之心』的心態去待人,這才是真正改變日本、拯救日本的方法。當然,這個答案或者太理想主義,但卻是唯一可以解開押井守在政治上一直解不開的死結的答案:不依賴英雄,也不需要流血,一個從根本去改變日本找出生路的方法。
說穿了的話整套《東之伊甸》就是神山健治去回答他師傅的一個答案,也是刺激觀眾去反思日本的未來的一個議題,整個故事十一話TV再加兩套電影,其實最重要就是結尾亞東才藏對著營幕說的那句話:『如果給你一百億,你會如何去改變日本?』。神山希望每一個看完的觀眾都去思考這一個答案,重點當然不是一百億,而是作為一個人有沒有想過為這個國家做一點事,不需要是英雄也不需要是精英,每個人可能只是拿著一日元的電子日幣,也可以建立起一個Neet的擺攤子社區。即使只是帶著感謝的心情去做事,也可以帶來巨大的改變。像TV最後集二萬人的力量想去對付無數導彈的方法,再由瀧澤去完成,真正的英雄不是這位Air King,而是那兩萬個赤條條的裸男,因為他們的眾智拯救了日本,瀧澤只是童話故事中的吹笛人而已。
「電影」感十足的動畫
雖然故事是十分嚴肅的主題,但神山卻拍得很幽默,即使觀眾對他的想法全無興趣,但還是可以當成娛樂作品來看。其中最大的特色是作品中加入了大量的電影梗,由於瀧澤朗是電影迷,所以很多場戲都充滿電影感,朗自己也常常寫一些電影梗,讓整套其實很正經的動畫變得像荷里活愛情片的格局。其中和女主角美咲的好幾場戲都是浪漫滿點,迷死人不償命。
另外很多地方都看到押井守很缺的幽默感,像TV版最終回朗一邊做手勢而天空的導彈一支支被擊落,配合起來真的有一種超現實的感動。而二萬裸男事件更充滿一種荒唐的喜感。去到電影版VI的直元大志想殺朗但卻總不成功,而且更被AI的Juiz毒舌修理則讓人會心微笑。至於最經典的是TV中段朗和XI的白鳥交手,完全是占士邦式的戲碼,但結局又出人意表。再加上各小節的表現,讓觀眾感受到神山幽默感和人性化的一面。
在劇本上則保持神山一貫的精密,每一個小節都很注重,既不會出現一切都是幕後黑手控制的陰謀論,也不會有太多機緣巧合,更符合人性的故事。
反思現在的作品
的確,相比起震撼人心的TV版最終回,電影版的大結局是有點虛,沒有動人的場面,也沒有浪漫的劇情,最終竟然是我們的裸之王子(笑)和一個老人坐的士離開,女主角繼續不人姬,甚至連檜山修之(無誤,坂津的原型正好就是聲優檜山修之,也當然由他來配)和只有聲音的Juiz也比美咲受歡迎。相比起TV時朗和美咲在遊樂場分手那一幕實在差太遠了,也難怪有觀眾說乾脆以TV的結局完掉算了。
但從神山想表達的主題而言,這個結局卻是好的,最重要不是娛樂性地拍一個盪氣迴腸的大結局、男女主角在朝場相擁,而是讓看完整套作品的觀眾反思,究竟現在身處的世界是怎樣,個人要如何做才能改變這個到處都是不滿的社會?
在TV 的主題曲《Falling Down》有一句歌詞:『如果神是不打算拯救我的話,就請不要浪費我的時間。』,既然救世主是不能拯救你的話,就不要浪費時間,自己去找出路吧!這也是《東之伊甸》的主題:由你我一點一滴地創造,一個新的理想邦。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