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二十面相』-《二十面相的女兒》 文: 內山美佳
如果是對日本文學有一點認識,甚至只需對日本新聞歷史有些了解,都會聽過江戶川亂步的小說『怪人二十面相』系列,而以此延伸的作品亦不少,不過這次的《二十面相的女兒》卻是得到原作者後人承認的延伸創作,究竟有什麼特點能夠連原作者的後人也認同呢?
《二十面相的女兒》看二十面相
作為一套以經典角色為題材的作品,相比起始終仍無法取得橫溝正史後人的同意的《金田一少年事件部》,這套冒險漫畫反而可以取得本來是少年向推理小說的原作者者後人的同意,也算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那,這套作品又有什麼特別,足以讓連原作者後人都會認同?關鍵就是漫畫作者小原愼司採用了一個新的角度來描寫二十面相,這位在小說中神秘的怪盜,一直以來都是以少年偵探團以及明智小五郎的角度去看這號人物,但實際上真正的二十面相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卻沒人知道,特別是創作上的理由讓二十面相這個角色變得更玄之又玄,成為一個神話化的存在。所以這次漫畫《二十面相的女兒》的作者小原愼司便大膽地試著以二十面相那一邊的角度來描寫這個人物,將這個神話般的存在架構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不過這個工作絕對不簡單,因為描寫的不是一個普通的角色,而是一個可能每個讀者都有一個不同的形像、一個神話,一個可能不管怎樣寫都無法寫得讓大多數讀者滿意的角色,在創作上可算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那該如何辦?
小原愼司挑戰這個題材,採用的方法不是直接描寫二十面相本人,而是借其他角色來看他,也就是『二十面相的女兒』。
以『鏡子』來照出人像
所謂『鏡子』是指創作上不直接描寫角色本身,而是經由其他角色的視點來了解主角,在這裡則是以女主角美甘千津子(簡稱千子)的視點來看二十面相。
對了,你沒理解錯,這套作品雖然掛著『二十面相的女兒』這一塊大招牌,但實際上由頭到尾她只是福爾摩斯小說中的華生角色,她的工作就是以自己的視點,在最近距離觀察二十面相這個人,並因為她極之接近二十面相,所以讀者也可以從千子的行為、思考模式來看出二十面相這個人的思考、行動以及生活哲學等等,在故事中作者借其他角色之中多次提到千子很像二十面相,重點不在於『千子』而是『像二十面相』,由於這個人已經被神話化了,即使在這套作品之中他亦是神出鬼沒,要同時維持這種神話化的形像但又要描寫他人性的一面而又不衝突,最有效也可能是唯一的方法就是以一個他身邊最親的人為視點,一方面這個角色並沒有被神化,所以可以花很多編幅去描寫而不致破壞形像,但由於該人是主角最親的人,所以她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自然可以從這些影響來看出主角本身的各種人格特點。
從這來看,這套作品的名字『二十面相的女兒』並沒有說錯,因為千子必需是二十面相的女兒,讀者才可以從她身上看到二十面相的一部份,特別是人性化的部份,如果缺少了這部份二十面相就不完整了。
四個二十面相
不過單是千子是不足以將二十面相組織成一個真正的『人』的,所以在作品之中以三個角色作為二十面相的對手,然後就是借他們來映照出二十面相的其他部份。
由二十面相消失之後進入了千子篇開始,有三個敵對角色出場,他們不約而同地都是二十面相還是一個普通人之前認識、而且關係很親密的人:香山望是二十面相在研究所的同事,而白髮鬼(漫畫版是女演員田宮清次,但動畫版因為和主線無關而捨掉了這個設定)則是二十面相的愛人,而柿島耕平則是二十面相在研究所時的恩師,他們三個或多或少都和二十面相有著很深的關連,由於三人都是在二十面相成為怪盜之前就認識的,所以對這個人的了解既不像他的部下們對首領有一種英雄祟拜,亦不像千子帶著一種戀父情結,反而因為由愛變恨又或者愛恨交織,而讓他們對二十面相的觀察更正確。而且這三人除了作為另外的觀察者之外,更重要是他們其實也是二十面相!
其實江戶川的小說也有不少地方暗示二十面相不止一人,而漫動畫一開始的二十面相一黨亦以這個假設而生。但這些部下、甚至千子本身始終不是二十面相,他們受到影響但始終不是本人。但這三個敵人卻因為和二十面相擁有共同的記憶,所以他們或多或少地都擁有和二十面相共同的特質,從他們三人身上可以看到作為一個『人』的二十面相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像香山望和研究的同伴的關係其實就帶著二十面相和部下們的影子,而白髮鬼則是二十面相的感情上的極端表現,而最後的柿島耕平更很明白地說出來:他就是二十面相入魔後的形態!這三個角色都將二十面相黑暗的一面表現出來,可以說如果他沒有戰勝自己的黑暗面就會變成這三個人的其中一個,柿島耕平在最後以二十面相的長相出場,以及說自己也以二十面相的身份行動,就將這種『二十面相多人論』和以多個角色來描寫二十面相的手法說得很白了,觀眾透過千子、望、白髮鬼和柿島和二十面相之間的交流,來映照出這個大怪盜的內在,雖然作者一次也沒有借二十面相本人的角度來描寫自己,但卻以很漂亮的映照手法來從多個角度映出一個完整的人。
雖然這種透過其他角色來描寫主角的手法不算很新鮮,但在這套作品之中卻十分成功,甚至不單這四個人,像部下的凱、宿敵的明智小五郎也是鏡子的一部份,就像讓二十面相走進一間鏡子屋一樣,以多塊不同的鏡子來將這個神秘人的一切照出來,而且因為每一塊鏡子的角度都不一樣,所以能夠修正因為角度不同而映出的失真影像,而得出一個最接近真實的形像,而且比起傳統以主角視點描寫的更真實,因為這裡能夠避免了主角視點論所產生的偏差,讀者更能得到一個完整的形像而不是偏向某個觀點而出現的不正確形像。
貨不對辦的『少女偵探團』
由於主角是二十面相,整套作品都是以他為中心而轉,再借繞著轉的人的視點來看中心,所以一切角色都必需要以二十面相為中心才有戲份,一但沒有這種連結那這個角色的戲份就會變得很淡甚至路人。
其中最典型就是所謂『少女偵探團』在動畫上這條線差不多近乎沒有,兩個女子由於和二十面相連間接的連結亦欠奉,所以這個從動畫ED看來好像是後半主線的少女偵探團變成只有名字但沒做過什麼事的大背景版路人,空根偵探又或者千子的叔母也只是用來帶一帶劇情的過關道具,除此之外就沒用處了,即使空根偵探還有一點戲份但因為他和二十面相的關連太少,所以只成了中段和扮成明智的二十面相去島上救人的過關道具,但比起來因為有較多的描寫所以也算好運的了。可是小糸春華和留就真的很不起眼了,除了每一話當大佈景版之外就沒有什麼用途。
復古風的編劇手法
由於二十面相的舞台是以五十年代的日本,所以這裡不單亦採用五十年代的日本,而且連描寫手法亦採用大量那個年代的少年向冒險或者推理作品常用的手法,像不合理的科技、誇張的演出手法,又或者沒戲找戲做等等,最明顯就是二十面相一黨在火車被仇家襲擊全滅那一幕,以他們這麼老練不可能犯上如此明顯的錯誤,這可算是作品中一個相當明顯的不合情理位,不過如不是這樣又無法接上後來的部份,所以只能算是為了劇情而扭出來的橋段,算是本作比較失敗的部份,此外也有不少是連觀眾都覺得是主角腦殘的橋段如最後千子在一群已經被恐懼打誇了的人面前自爆是二十面相的女兒的身份,雖然她才不過十四歲的少女,但以她的知識不可能沒發現那種情況下自曝身份等於自殺 ,這也是編劇為求故事去到想去到地方而無視邏輯和主角智能的一種手法。
不過如果將視點拉回五六十年代的編劇方式之下這種手法又不算是很過份,換一個角度來看也算是一種刻意復古風的手法吧,現在我們看回國語片不也是一大堆這類的橋段?
平野綾自我暴露之旅?
在聲優上這套作品可算是平野綾自我暴露技藝不足的弱點之旅:她配一些感情大起大落的角色還沒問題,但其實由《涼宮春日的憂鬱》第十話演唱會後就聽得出她不會配複雜感情的角色,她不會細微的感情表現。但偏偏千子這個角色就是需要大量複雜的心理表現,尤其是千子本身有一點無口特質,在對白不多的情況下要表現出角色的心理需要很高度的技藝,而平野在長達半年的動畫上這方面是一點進步也沒有。而且有趣的是連技藝其實不錯的佐藤利奈和新井里美都好像一起吃錯藥般的水準急跌,尤其是佐藤的技藝並不差,但在這裡卻好像受到傳染般地配得很爛,實在可惜。
更慘的是反派們的表現卻極佳:澤城美雪的望一出場就以教科書級的表現告訴觀眾:千子應該是這樣配的!細微的心理變化和內心感覺都能完美地表現出來。而接下來的田中敦子的白髮鬼更連二十面相的內田夕夜都打跨了,技藝明顯不是同一等級的,而最後柿島的大塚芳忠更是沒得挑,再加上望的澤城,讓最後幾話這兩個角色的存在感遠超主角。
雖然以名氣來說找平野綾無可口非,但在能力上的選擇卻完全失敗,千子這類需要矢島晶子又或者澤城美雪才配得成的角色,絕不是現時平野綾可以應付得了,結果反而讓觀眾留下了一個很壞的印像,有夠可憐。
一套比想像中好的作品
當然,這套不是什麼經典之作,很多地方還是看得出一大堆問題,即使動畫版已經將不少枝節省掉,但留下來的還是有問題,如望最後和凱一組就很突兀,但整體的水準卻絕對不差,特別是在角色的描寫有一手,可算是一套雖不完美但絕對不是爛作的作品,特別是描寫角色的手法更可以作為同類的一個範本。
當然,如果主角聲優換上桑島法子又或者小林沙苗會更好吧?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