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混鈍』的動畫-《穿越宇宙的少女》 文:內山美佳

   作為『舞女班』的作品,《穿越宇宙的少女》也算是相當花心思了,特別是曙光社一直欠缺萌番,舞女班差不多成了這公司唯一還懂制作賣女角的制作組。不過理應是重點的作品卻由最初深受期待到最後罵聲不絕,究竟他們在搞什麼鬼呀?

 

舞女班第四回公演

  作為曙光社年資比較輕的工作室,Sunrise第八工作室其實已經比不少二三線動畫公司有名了,主因就是他們的作品都有一個連貫的特色,由制作人員換來換去都是那幾個,到聲優每次都用同一批,甚至故事上也有著一貫的戰鬥美少女格局,因此在動畫迷之間戲稱《穿越宇宙的少女》為『舞丁』、第八工作室被稱為『舞女班』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作為舞女班的TV第四套作品,雖然之前《Idol Master Xenoglossia》的評價過份極端,特別是遊戲的玩家更是罵聲不絕,但不可否認地在長井龍雪以及花田十輝的大膽編劇下,《IMX》的確拍出大異於曙光社其他作品的風格,特別是角色的描寫以及感情上的細密表現更超出曙光社傳統的粗枝大葉演出。由於有了這個成績,所以這次原創的《穿越宇宙的少女》再一次找來爭議性十足、不少觀眾視之為殺父仇人的花田十輝負責編劇,再搭這舞女班的主力小原正和、樋口達人等,試圖以一個『人民公敵』級的問題編劇,讓一直被批評故事了無新意的舞女班原創作品注入不一樣的活力。

  而從前十話來看,也真的看到花田那種大膽式的編劇,一些過往絕對不會出現在舞女班、甚至即使在曙光社其他作品也很少見到的劇情,如學生抗爭運動、精神分裂、姊妹相殘等等,都是一些比較大膽的劇情,這都是過往舞女班難得一見的創新,雖然在網路不少人都很討厭花田這種完全不管原作自己來的做法,但不能否認是這種破壞性重組對於一套其實並不怎樣的作品而言是有必要的-反正照足原作拍也不見得可以拍得出什麼名堂,還不如大膽一點將劇本砍掉重練好了,反正曙光社又不是非靠這套作品來賺錢不可,失敗就當成經常性開支,成功就當成賺到的。

  

始終,這是舞女班的作品呀!

  在之前的《IMX》由於監督也是外人的長井龍雪,加上長井本身亦不是那種會被原作綁死的類型(《虎與龍》就是一例,很多支節被刪除使不少原作派不滿),在兩人的電波夾到下整套作品總算有驚無險地完結。但這次監督卻是舞女班主將的小原正和,有看過他之前的作品都知此人的風格是相當保守的,和吉野宏幸這位超展開系編劇也可以拍出如此老套的劇情,那他和花田十輝這種危險人物的衝突差不多就不能避免了。果然中段就以『花田趕不及寫劇本』為名換他下來-這當然是籍口,如果這就可以換總編劇那兩澤千晶一早就被《SEED D》斬首示眾了。

  就這樣花田就美其名地換下來當系構指導,而由舞女班自己人的樋口達人上陣,換編劇不是問題,反正被換掉的又是經常被人喊打的花田,可能還會有人拍掌叫好呢!不過問題是留下來的作品如何收尾。作為年輕一代的樋口達人雖然也寫過舞乙的OVA,但從那些劇情來看實在無法認為此人是一個優秀的編劇,如果連OVA如此簡單的都可以拍得亂七八糟,那要他接手花田十輝那種劇本而順利結尾更是困難。不過在那時除了樋口還有誰可以接手?總不成找吉野宏幸吧?既然是舞女班的作品,當然是由自己人來拍下去吧-要死也要死在自己人手上。

  相比起雖然經常被罵但總有辦法順利收尾的井上敏樹,又或者兩次上場都救援成功的佐藤英一,樋口達人這次接手絕對是一次大慘劇,他既無法接下花田的主題,但又無法將之全部刪除另找主題,甚至先不管這種層次的問題,單是一套動畫最基本的有頭有尾,要交帶的該交帶的都做不到,特別是去到最後數集甚至連觀眾都看到制作群是無心制作,一副落雨收柴早死早超生的架勢,雖然爛作品不少,但像這種連制作群都沒心去拍而草草結束的也算少有了。

  

究竟、本來是想說什麼?

  由於最後是究極草草了事,所以很多線都是前半開了但不了了之,甚至中段佈下的伏線也是隨便打混,結果變成近幾年屈指可數的大爛尾作品。因此能夠看到故事本來想寫的題材的觀眾應該不會多,或者說,單是還有心看到最後並從那一大堆混亂中找回起始原案就已經了不起了,不過也得托樋口達人沒有(還是不可能?)將花田的主線砍掉重練,所以只要忍受到以及保持理智的話,還是可以從最後的部份找回本來的主線。

  簡單交代《宇宙少女》的主線的話可以分開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姊妹之間的衝突,一個是無能又任性、而且極不負責任但被全作所有人當成救世主的秋葉,而另一邊則是滿身才華但很需要愛、卻偏偏沒人理的奈美,在第九話的外傳中秋葉要扼死奈美的一幕,其實就是這對姊妹的衝突的濃縮版,從那一個簡直是將整個故事濃縮到廿三分鍾的劇情可以看到,最初的原案是躑躅(澤城美雪)應該是大反派的手下,而姊妹應該全都會在後半死去,最後變成兩姊妹的衝突。至於另一條線則是尼魯巴魯改造世界,尼歐巴魯特只是負責提供力量給秋葉去阻止慘劇的角色,也就是說秋葉作為主角她不但要面對家庭的衝突,也要面對世界的衝突,而一個完全的任性死小孩在這些混亂之中如何成長自處,才是《宇宙少女》的本來主題-以現時能找到的情報來推想的話。

  而以舞女班的傳統來看,可以想像小原正和不可能容忍這種最後可能死掉一半角色的午餐時間出現,想想連《舞HiME》結尾都可以搞出全員復活大團圓、《舞乙HiME》西魯哥頭頂吃一槍都死不去的荒唐劇情,就知要小原派大量便當還要是主要角色的便當是不可能的,從這來看花田被換下馬就就很容易理解了,甚至應該說不換才有鬼。

  畢竟,像長井龍雪又或者松尾衡這種敢於派便當的監督、還要是在曙光社的作品中派便當的監督並不多。

  

太多事想說,太爛的技巧

  除了這兩個大主題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小主題,像尼魯巴魯的統治並不是傳統那種魔王,反而是一種究極的專制管理:將人類定位為細胞,每一個細胞提供營養,他們則提供能量,而細胞老化死亡就處理掉再將腦袋拿出來循環再用,這種處理法比將人當成機器更絕,因為這種管理正好擊中人類本身最原始的生存本能,當人類能夠無條件下得到滿足,就會很容易地失去爭取自由的動力,而且最可怕的是統治者不是基於一種自私的理由,而是以一種“最終的和平”而設計出箱子人的構想,因為只有這種模式人類才會真正得到和平,因為這是最能將人類的好戰本能麻庳的方法-不是統一人類的思想,也不是互相溝通,而是讓他們放棄思想!

  可以說這是《宇宙少女》的另一個大主題,尼魯巴魯本身並沒有任何私心,他的出現只是要完成一個絕對和平的世界,事實上他並沒有使用殺害人類的手段,因為以每一個人都是動力,不能亂殺,在這種機器般的思維下尼魯巴魯與其說是反派角色還不如說是敵對角色,只是他的目標無法被容下。但在大混亂的劇情下這個本來應該很有發揮的主題在中段也被草草帶過,只是籍著秋葉被困那一段簡單交帶過就算了,實在可惜。

  至於本來有一大堆機器人去到中段全都『機』影不見,變回舞系的超能力大戰,實在一整個無言,至於QT的秘密更是不用提了。

  

還有很多,很多...

  當然這已經是十分明顯的部份,還有很多較不重要-其實是很重要-的伏線沒提到,像『穿越宇宙的少女』究竟是什麼沒人知道,特別是秋葉這個救世主每個人都看重她,但除了發揮那個主炮之外就什麼都沒做過,還沒有奈美的反QT淨法能力重要,而奈美這個反QT能力本來應該是最後讓她漂白、變成『救世主無力但魔王反而救了世界』的諷刺效果,雖然最後也『按既定方向』救回高嶺和神樂,但她卻沒有受到任何的肯定,甚至連神樂也只是將她打回原形就掉下不管,可算是舞系列最悲劇的女角。

  至於本來應該是尼魯巴魯手下的躑躅反而成了全作最有個性的一位,既不管什麼宇宙少女,也不扯進去他們之間,總之就是夾在其中找好處,比起那一大票角色躑躅真的可算是特立獨行了。至於前半佈下的伏線不了了之更是理所當然,像秋葉的未婚夫、學生運動校園抗爭,各AI的故事等等,當換掉系列構成的一刻就全部當成不存在。

  本來新編劇改舊編劇的內容是理所當然,為了好頭好尾結束故事將這些斬掉也不算太過,可是斬了這麼多伏線甚至連『秋葉vs奈美』的重點都被刪掉之餘,故事還是這麼爛,還要個黑尼歐巴魯特出來而只是不想殺奈美,也真是服了樋口達人了。

  

人太多、戲太少

  一貫舞女班的傳統是人山人海,像《IMX》那樣鎖在幾個主要角色的做法不會是舞女班的做法。所以這次是個個有戲做,但結果卻是人人沒戲唱,每一個角色都有一點戲但卻不到可以拿出來見人的程度,甚至連主角都是寫得很浮面,比起來反而奈美這個『裡主角』的描寫更值得同情,也算是比較多的筆墨,對於一直被制作群欺負的不幸少女來說這反而算是一種補償吧?

  不過最搶戲還是擺明惡搞魯魯修的尼歐巴魯特,除此之外舞女班一貫的大量惡搞梗仍然健在,總算保留了一些吸引力。

  

本來就不應有什麼期待...

  這樣說吧,舞女班的水準本來就高不去那裡,如果不是太貪心要寫些言之有物的東西是沒有問題,像《舞乙》就是安全作,既不出色但也不會爛尾,全作只派一個便當,是不好看但也不難看的貨色。但《宇宙少女》卻敗在一個有太多東西想說的危險編劇遇上一個太保守膽小的監督,再踫上一個沒有什麼能力的新人編劇,結果搞出這一堆東西。

  雖然筆者對舞女班的作品本來就沒什麼期待,但爛成這樣真的需要相當才能方可辦到-特別是當以為《舞HiME》已經是最爛、但制作群告訴你還可以更爛的時候。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龍珠:大魔》—重整解構與融匯貫通的新一章 文:衛威溫

《屍鬼》的扭曲人性的恐怖 文:傑特

現代化Remake﹣《宇宙戰艦大和號2199》 文: 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