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末日之前的愛情小品﹣《最終兵器彼女》 文:傑特
少年向的少女漫畫?
其實很久之前筆者就聽過《最終兵器彼女》這套作品的了,雖然評語是不錯,但也不算是什麼偉大作品之流,一般的意見是『以戰爭包裝的小品』。由於沒看過,所以以前一直不好作評論,免予人話柄。但近一陣子並沒有看過什麼新作,心想反正期數不多,兩三下子就看完,就這樣吧!於是筆者便下定決心拿起這套不少男讀者都有看過、以愛情為主線的漫畫了。
由於故事不論質還是量都很少,所以兩三下子就看完了,如要以一句話來說的話,就是一套“給少年人看的少女漫畫”。
故事簡介
柊二和千歲都是普通都不能再普通的高中生,千歲為了克服自己的內向而和沒什麼口德的柊二交往,雖然不久之後千歲便告訴了柊二真相,不過二人仍然繼續交往,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愛情故事。
但在某一天,在札幌市的上空突然出現了戰鬥機,雖然很快就被神秘的物體擊落,但柊二卻看到這個神秘物體就是那個毫不起眼的女朋友、已經變成一件最終兵器的千歲,本來很平凡的北國小鎮的愛情故事變得再不平凡了。
以大時代包裝的愛情小品
雖然故事有戰爭,有科幻,但本質仍然是一個很普通的愛情小品,男女主角經歷重重苦難以後仍然能在一起,老實說,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地方。只不過因為作者將過往常見的男女角色調換,本來是男主角上戰場而女主角無助地等的慣常編排調換,所以整個架構便看來很有新意了﹣可惜的是,只是看起來而非實在的有新意。
如果將戰爭部份刪掉的話,就會發現其實愛情主線相當薄弱,男女主角的感情變化不大,而且欠缺了一種激烈的感情,因而流於拖拖拉拉的婆媽發展。通常以這種大時代為背景的愛情劇中,由於生死無常,所以感情的表達往往十分激烈而進取,但柊二和千歲的愛情卻一點也不乾脆,明明二人之間沒有什麼第三者的干涉,而時局又不是可以讓他們左拖右拖的,偏偏二人的交往就是極之不順,要直到後期二人才變成小情人的狀態,如果是一般少年漫畫來說已經是很快的了的進展,但作為愛情為主的作品就未免太拖戲了。
無病呻吟的愛情
一般來說如果男主角是強勢的話那女主角自然會處於被動的弱勢角色,反之亦然。偏偏在《最終彼女》的男女主角都是弱勢的被動角色,因此令到本來節奏已經夠慢的愛情劇變得更加煩人。
千歲雖然是“最終兵器”,但個性實在太軟弱所以理所當然處於被動的弱者地位,一般來說男主角這時應該背負起把女主角救出地獄的王子工作。但柊二卻完全沒有這個意圖,直到柊二帶千歲私奔之前他根本什麼也沒幹,只是眼白白的看著女友受著精神上和心靈上的折磨但什麼是也辦不了,如果千歲是那種很強勢、很有主見的女角也算了,但誰都看得出千歲是心不甘情不願地當上這份工作但又沒法子去抵抗,他們二人只是被局面一步又一步地拉向破局但什麼也不做。如果他們有試過、以勇氣去擺脫命運的捉弄但失敗還可以接受,但二人好像完全沒有想過向不合理的命運作出反抗,要拖到後期才想到私奔的方法,但誰都看得出那時才私奔已經是太遲了,反而變成刻意地灑狗血﹣那時候差不多肯定末日已到,他們走到那裡還不是一樣?但仍要走,跟本就是為了製做分手時的悲劇而設的,十分刻意
二人都不斷地為了自己的感情而痛苦,但又什麼也不幹,只是一味苦惱苦惱再苦惱,既埋怨自己的命運但又不敢反抗,因而產生一種極之強烈的無病呻吟的味道。
單薄的大時代
採用大時代作背景本來是愛情劇的必殺技,本來《最終彼女》採用這一招是很聰明的,可是作者跟本不清楚大時代背景的運用法,結果反而看得一陣虛無。
什麼意思?首先是大時代的背景一定要讓讀者了解這個時代,那讀者才容易地溶入這個時代的氣息,也更容易對男女主角的悲劇引發共鳴。像大和和紀的時代劇就很拿手運用大時代的背景作為故事推進的推動劑。但《最終彼女》的作者卻完全沒有任何交帶出故事的背景,只是無緣無故地千歲被改做成最終兵器,而無緣無故地日本和外國開戰,無緣無故地引發世界大戰,又再緣無故地推向世界末日的結局,由於一切作者都沒有任何解釋,因此實在無法讓讀者感受到在大時代的小人物的無奈,只覺得一切都很不現實,沒有任何共鳴感,而男女主角被時代拉著走就更難引起讀者的同情。
另一個問題是很多必需的背景資料:像為何千歲會被選中成為最終兵器這一點就全不提及,這可是關係著整個故事的推進的問題竟然像沒有一回事般避開,如果讀者知道女主角是因為某個原因而被改造,那讀者對於發生在她身上的悲劇就會深有共鳴,也會同情起二人的無奈。但作者卻提也不提,女主角像是沒有任何理由地被改造、也沒有任何理由就上戰場,使讀者無法對發生在千歲身上的事產生任何的同性和共鳴,所以最後柊二那些反戰的話就顯得一點逼力都沒有,而那個遍山屍骸的場景更相當做作,像為了製造悲壯的場面而硬加上去的。
另一個另人不解的問題是千歲的“改造”:女主角不管怎樣看都不像是能夠當上最終兵器的料子(如果這副德性都可以當最終兵器,那草薙素子《攻殼機動隊》就可以消滅整個銀河系了),硬要她演這種角色實在一點說服力也沒有,如果有背景交代如她是體質是唯一可以被改造的人,這樣讀者對於這種命運的捉弄會十分同情千歲,但實際呢?什麼也不知道,完完全全是無中生有的情況,使到原本已經沒有真實感的故事更加脫離現實,像無病呻吟的高中生的天馬行空幻想故事﹣幻想嘛,再多不合理再亂來無法解釋都沒關係,但畫成作品就有問題了。
欠缺整理的感情線
其實即使沒有什麼戰爭最終兵器這種玩意兒,這個故事也有足夠的感情線支撐整個故事的發展,就是柊二和冬美、哲和千歲的感情線了,由於作者不想搞三角關係,所以柊二始終都沒有出軌。但這卻引發了感情線過於單薄、欠缺衝擊的問題,一般而言三角關係是愛情故事最佳的高潮位,在第三者的介入而使二人的感情變得不穩是最佳的變奏,而經過這些衝突後二人的感情變得更加穩固也是情理之中,但由於作者不想搞三角關係,而二人的心目中也只有對方一個,結果便變成兩個笨蛋在作無謂的苦惱。
另外其實哲、冬美和惇志和晴美的感情線也處理不良,既無足夠的篇幅去描述他們的感情,亦寫得不夠深入,反而晴美最後和柊二那一段寫得不錯,只是因為故事背景近乎空白,讀者無法對於晴美的不幸有任何的共鳴。而之前描寫她和柊二的感情又不夠多,所以讀者也無法溶入角色之中,簡單來說就是晴美這次是白死了。
一點說服力都沒有的“平凡”
作者在後話中表示為了讓柊二和千歲像是身邊的人物而非漫畫中的角色,所以設定只有名字而沒有姓氏﹣其實整套作品都是這種架構,所有角色都是沒有姓氏的。如果這只是普通愛情小品的話這種論調也通,但一加上戰爭就一點說服力都沒有了,你身邊的朋友的女友會被改造成戰爭兵器嗎?可以消滅一個城市嗎?既然要平凡、要貼近你我身邊的人就別搞這麼誇張的設定嘛!
如果這是二戰末期的科幻故事或者還有點一點點共鳴,因為那是一個痛苦的年代,即使生活在今天讀者也大致可以理解自己的最愛要上戰場的痛苦,但偏偏要設定在現在,還要在沒有任何背景資料的情況下推女主角上戰場,你說這是身邊的朋友發生的故事?鬼扯也要有個限度吧?
兩頭不到岸的角色群
從作者的後話看得出,作者希望這個故事的角色不是漫畫角色,而是活生生的在你我身邊的朋友,所以角色的個性都比較平淡,沒有太過明顯的特色,如果這是像《冬物語》這類的平凡小品就沒有任何問題,但作者好死不死地採用了一個科幻劇本,那就使角色的個性變得十分不明顯了,像男女主角的個性都十分不討人喜歡,除了那種多愁善感、青春期的無病呻吟的少年郎感許會有共鳴之外,以戲劇角度而言是絕對叫人苦悶的角色,一點好感也談不上。其他角色也是婆婆媽媽的,在這種局面還是拖拖拉拉的要愛不愛要死不死,一副要黏不黏的苦命相,一點也感受不到人在生死關頭,為了傳宗接代而爆發出來的激情烈火,即使是和平日子也是叫人光火,還要是這種時候實叫人難以忍受。
這就是最終兵器?
作者雖然不斷強調千歲有多厲害,但多只是口頭上的,在畫面上卻沒有什麼交代,最了不起的只是一個爆風就將整個城市消滅了,讀者跟本沒有看到千歲在戰場上冷酷無情地殺死敵人,單是嘴巴說說是沒法子讓人感覺到這個最終兵器有多可怕的。反而既然最終兵器那麼厲害,但為何仍打不過敵人這一點就不必管了,反正這套作品有一大堆不合理,再多十個八個也沒有關係吧?
由這引伸出來,作者的畫面處理實在有夠亂,既無法製造出千歲的“惡魔”形像,那她的善良的一面便顯得不夠衝擊力。而雜亂無章的構圖也看得很辛苦,即使明明是很有逼力的末日場面在作者手上都畫不出震撼力。
無病呻吟的漫畫
總括來說,整套作品都欠缺了一種說服力,既無法讓讀者認同男女主角的悲劇,也無法塑造出大時代戰爭的無情和愚蠢。不論是角色、橋段以至感情都十分裝模作樣,如果是以少年漫畫來說這種感情的確還算是新鮮,而加入性愛場面也算是大膽,但多看少女漫畫的讀者就會覺得很淺薄無聊小兒科(看看秋里和國吧!和她相比這跟本只是幼維園級的,不值得大驚小怪),感情線空洞,角色個性單薄,再加上無中生有一點說服力都沒有,或者說,作者完全沒打算說服讀者的時代背景﹣如果這種亂七八糟的也算是有背景的話。整套作品不像是有完整架構的愛情故事,而像老愛作無病呻吟、一副欠揍相的高中生的妄想。
最難以支持的是那一句『我們決定繼續相愛』,他媽的!相愛就相愛吧!搞得那麼複雜幹什麼?是不是不決定就不能相愛?而且經過那麼多事連世界都賠上了這時才決定變心?而且這時還有第二個可以愛嗎?本來簡簡單單的愛情小品搞成這麼複雜加三級的故事,還要以這麼做作的對白作為結尾,簡單不知所謂。
要愛就愛要散就散!別婆婆媽媽要死不死惹人厭!
留言
發佈留言